所在位置: 工作动态 > 宣传教育

党的生活丨审核把关不该“糊涂通关”

发布时间:2025-03-25 来源:党的生活   浏览次数:

5f9e6ff76d0fe7630144faaac97fbcaa.jpg

——该文章刊登于《党的生活》2025年2月反腐倡廉版

审核把关不该“糊涂通关”

基层党员干部是落实政策、推进工作、联系群众的第一道“关口”,在工作中马虎不得,必须严格细致。然而,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工作敷衍应付、作风虚浮,尤其在审核把关工作中,疏忽大意、糊弄交差,致使把关不严不实,跑风漏气,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须高度警惕。

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审核把关不严造成集体资产被侵占、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不在少数。尤其是涉农补贴发放环节,少数基层干部认为“涉农补贴是国家的钱,不花白不花,给谁都是给”,为了完成补贴发放的任务,在审核把关时疏忽大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有心者凭借伪造的虚假申报材料,堂而皇之骗取国家补贴。更有甚者,依仗自己手里的审核把关权,大搞优亲厚友小伎俩,谋财不谋事、在职不尽职。

古往今来,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担当不尽责、不严谨不细致的党员干部依然存在,他们对上对下“慵懒散”,做样子、守摊子、混日子,怕负责不担责,怕出事不干事,致使“软腐败”蔓延成风。

深入分析基层党员干部在审核把关工作中敷衍应付的违纪违法案件可以看出,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之所以在责任落实、工作把关中出现各种问题,一方面是主体责任欠缺,一些党员干部怕麻烦图省事,对待工作糊弄了事;另一方面是监督监管缺位,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绩效的评判机制还不够完善,相关职能部门对一些环节的监督力度不够、监督频次不高。

纪检监察机关要对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紧盯新动向新表现,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抓具体抓深入。集中整治不作为、不负责、不担当等问题,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要畅通拓宽监督举报渠道,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对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督促各级各部门以优良作风推动、保障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注重发挥源头治理作用,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落实落细。扎牢制度“篱笆”,完善对党员干部政绩和作风的考察评价机制,杜绝“牛栏关猫”,防止各种形式的权力滥用和寻租。根据案件反映出的问题,从多发、频发案件中发现深层次原因,通过制发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相关单位积极整改。加强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廉政宣讲,最大限度激发和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推进基层政治生态改善。(东海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