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工作动态 > 宣传教育

东海廉政故事 | 水稻书记刘宗宾

发布时间:2023-08-05 来源:东海县纪委监委   浏览次数:

开栏语

历史是一种传承,先贤是最好的榜样。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廉洁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入挖掘和展示我县传统廉洁文化资源。廉润晶都微信公众号开设“东海廉政故事”专栏,以一个个忠贞爱国、清廉自守、勤政为民的廉政故事,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清廉价值理念,弘扬崇廉拒腐的社会风尚。

今天展播——《水稻书记刘宗宾》。


水稻书记刘宗宾

刘宗宾(1920-1995),江苏涟水人。曾任中共东海县委书记。在东海任职6年期间,刘宗宾带领县委常委一班人,推行“旱改水”80万亩,解决了东海80万人的吃饭问题,改变了东海历史上传统的旱作物种植模式。

刘宗宾在1969年10月调到东海县任县委书记时,依然保留着军人身份,他走到哪里始终一身绿色军装。到任后,通过调研,他发现东海县在老县长朱群的带领下,水利建设基本配套,但许多农民却依然以地瓜干、红高粱、玉米糊为主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增加粮食产量,较好地利用水利资源,他提出了在东部平原乡镇进行“旱改水”的设想,得到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普遍赞同。

当时也有抵触情绪,阻挠的人认为:一是东海种植模式有史以来都是旱作物,水稻不会种;二是整地劳动强度大;三是没有农机具;四是没有肥料。面对阻力和困难,刘宗宾采取得力措施,统一思想、培训骨干。整地没有农机具,就带领班子成员下到田里和社员一起劳动,拉犁整地,还发动干群搞绿肥。

那时,一切问题要靠自己解决,整田改地要牛没牛,要钱没钱,更谈不上什么机械化,刘宗宾在房山公社开现场会时有社员当场问他:“书记呀,没牛拉犁这地怎么整呀?” 刘宗宾无言以对,只有撸起裤腿下田帮助社员一起拉犁,笑着对大家说:“牛在这里。”刘宗宾的举动深深感动了大家,纷纷下田拉犁整地。

对少数人不理解、不支持的思想苗头,为打消个别领导干部侥幸心理,刘宗宾提出“不收水稻收稻草,不收稻草收思想”的口号,即使第一年失败了,收获的是稻草也要干,收不到水稻只要思想认识到位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这年,全县落实旱改水目标100万亩,产量是旱季作物的二至三倍,农民尝到了种植水稻的甜头,由强迫种、被动种发展到自发种,解决了全县吃饭靠救济的状况,东海县由原来的贫困县一跃而成为苏北的产粮大县。

1976年底,刘宗宾调离东海县到淮阴任职,1977年因身体原因提前离休。1995年12月在淮安去世。刘宗宾去世后,他的子女依照他的嘱托,将他的部分骨灰撒到东海县石梁河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