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工作动态 > 宣传教育

东海县家风廉政故事丨太子少傅朱路

发布时间:2022-04-06 来源:东海县纪委监委   浏览次数: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政风清。近年来,东海县纪委监委深入推进家风建设,挖掘本地优秀传统家风、名人事迹,积极整理、宣传、运用这些宝贵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重视家风建设、培育良好家风。近期,“廉润晶都”微信公众号对东海县部分家风廉政故事进行展播,敬请关注!

QQ图片20170331172555.jpg

朱路——太子少傅

朱路(1856—1929),字任庵,东海县平明镇平明村人。朱路的父亲朱儒系清朝秀才,育有朱路、朱英两子,朱路10岁随父到同宗撂车沟朱德先家蒙馆读书,他读书刻苦,聪明过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乙丑科三甲105名进士,次年授内阁中书,历任邮传部主政,后任太子少傅,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启蒙老师,曾是清政府出任高丽的大使,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曾两次出使日本。

路公碑.jpg

路公碑

朱路在朝廷做官为人十分低调,从不张扬,从京城回乡省亲离村庄5里必下官轿,步行回村,一身为官清正廉明,为家乡的平民百姓经常仗义执言。传说东海房山有个姓陆的山霸,长期霸占着房山,当地石匠不能上山采石,生活没有着落。石匠们一起找到朱路,要朱路为他们做主。朱路帮他们写好状子和他们一起到了东海县衙。朱路问县太爷:农民可不可以种地?渔民可不可以捕鱼?商人可不可以买卖?县太爷回答:当然可以。朱路又问:那么石匠可不可以进山采石?县太爷答道:也当然可以。这时朱路才把房山陆姓山霸长期鱼肉百姓的事情说了一遍,县太爷当时就差人把陆姓山霸抓来重打五十大板,令其解除山规,再也不许欺压百姓。从此,当地的石匠安居乐业。这个故事在当地一直被传为美谈。

朱路为人正直,目睹朝廷腐败,于清末毅然辞官回乡,宁当清白老百姓。民国初,撤海州建东海县,继将东海县东境析置灌云县。朱路目睹东海丢掉海岸与大片沃土,渔盐之利尽失,于是挺身而出,上书省督,力陈分县之不公。

朱路曾拒绝袁世凯的邀请参加其称帝政治组阁,在这一点上政见和同乡沈云霈产生了较大的分歧,民国建立后,沈云霈曾代表江苏省当选国会议员,曾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充任“全国请愿会”会长,在天津通电全国拥戴袁世凯称帝,而朱路宁愿做一介平民,坚决反对帝制,决不被袁所利用,多次拒绝袁世凯的邀请。这反应了晚年的朱路有着较为成熟的政治远见,同时这也是朱路和沈云霈晚年感情疏远的主要因素之一。

朱路一生著书立说,成就非凡,尤其在散文和诗歌方面成就突出,由于各种原因流传下来的作品少之又少。其中《东游内录》影响较大,据说《东游内录》的孤本保存在日本长崎的图书馆内,由于美国用原子弹轰炸长崎,一部有影响的著作尽毁于战火,令人痛心。朱路著部《东游内录》一书,其中有游徐福墓诗一首:

徐福墓前春草生,飞鸟舍外晓雨晴。

秦村岁岁作寒食,插遍花枝寻野程。

晚年朱路在家赋闲,改写了许多民间流传的韵文、通俗小戏。如《秦香莲》《秦雪梅吊孝》《梁祝姻缘》《皮秀英三告》等,深受当地老百姓所喜爱。  

朱路在东海平明镇(当时称东海县平岭)去世,当房山的石匠闻知朱路在家乡去世,就用房山的石头做了贡台和香案等物放在朱路的墓前以便凭吊清官,朱路墓前的香案在“文革”中被毁坏,贡台至今还完好的保存在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