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工作动态 > 宣传教育

东海县家风廉政故事丨革命闯将冯硕仁

发布时间:2022-03-02 来源:东海县纪委监委   浏览次数: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政风清。近年来,东海县纪委监委深入推进家风建设,挖掘本地优秀传统家风、名人事迹,积极整理、宣传、运用这些宝贵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重视家风建设、培育良好家风。近期,“廉润晶都”微信公众号对东海县部分家风廉政故事进行展播,敬请关注!

冯硕仁——革命闯将

冯硕仁(1907-1932),东海县白塔埠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07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先后任中共白塔地区区委书记、东海行委委员。1932年在南京从事秘密兵运工作,因叛徒出卖而被捕,誓死不向敌人低头,于1932年秋天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25岁。

冯硕仁的父亲冯之绪(排行第五)与冯菊芬的父亲冯之缮(排行第三)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冯硕仁与冯菊芬是堂兄妹。冯之绪讲义气,好打抱不平,因而未到不惑之年便有冯五爷、五老爷的尊称。冯之绪为儿子取名硕仁。“硕”语出《诗经·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仁”语出《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同时也希望儿子待人如己,做个仁德之人。

冯硕仁烈士证书.jpg

冯硕仁革命烈士证明书

少年时代的冯硕仁,曾就读于白塔埠石峰市小学。他品学兼优,思想活跃,读书刻苦,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深受师长的赏识和同学们的钦佩。1923年,冯硕仁小学毕业,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此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蓬勃高涨。冯硕仁也悄悄地阅读了《唯物史观》《新青年》等一些进步书刊,接受进步思想,十分关心时局的变化。他痛感军阀政府腐败,社会黑暗。国家处于危机存亡之秋,冯硕仁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冯硕仁利用学校放寒假的机会,自任义务教师,为家乡的学生补习功课,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明一个个道理,深得学生和家长的称赞。冯硕仁告诉学生们:“要救国,一定要认真读书,学会本领。”

1928年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第八师范合并为中央大学区立东海中学,那时的东海中学有中共党员李超时、惠浴宇、冯硕仁等人,他们组成中共东海特别支部,为推动海属城乡的革命斗争,城乡的党员和学生有70多人扮成朝山进香的香客,陆续进入花果山,在三元宫的西楼举行会议,传达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工农大众和知识分子中,扎扎实实地组织发动工作,迎接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1929年,东海中学学潮急先锋冯硕仁被学校开除。6月13日,冯硕仁遭到搜捕。冯硕仁预感腥风血雨的将要来临,便带堂弟冯永仁(共产党员)离开海州,回到白塔埠老家。在党组织和乡亲们的掩护下,冯硕仁几次脱离险境。冯硕仁曾对家里人说:“如果我被逮捕了,敌人用刀砍,我就把脖子硬起来;敌人用枪打,我们就把胸膛挺起来!”不久,冯硕仁担任了中共白塔区委书记。在强大的敌对势力面前,他继续开展革命地下活动。

1930年7月,东海县委遵照江苏省委和徐海蚌特委的指示,成立东海行委,冯硕仁任行委委员。10月,冯硕仁和徐以忠、李聚春、吴德香等人,组织发动了牛山农民暴动。牛山周围的郇圩、汤庄、吴庄、白塔埠、贯庄、竹墩等20多个村庄的500多名农会会员,聚集在牛山顶上,树起了革命的红旗。由于敌强我弱、缺乏武装,此次活动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的镇压而失败。

牛山暴动失败后,被称为“革命闯将”的冯硕仁来到南京,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从事兵运工作。1932年初,冯硕仁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写信给家中亲属,述说自己忠于共产主义,决不向反动派屈服的坚定信念。七八月间,冯硕仁英勇就义于南京。